English

探访联合国拘留所

1999-10-24 来源:生活时报 顾明 我有话说

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郊外10多公里处,有一座小型机场。乘客们来去匆匆,很少注意机场对面百米外有一座戒备森严的灰色建筑,带有利刺的铁丝网将它与周围农田截然分开。

这就是鲜为人知的联合国拘留所,里面关押着30多名卢旺达临时政府的高级官员,包括前总理坎班达、前外长比卡姆帕卡、前公职部长穆吉拉内扎和前内政部长卡伊谢玛等。他们被指控策划或亲自参与了1994年4月至7月发生在卢旺达的大屠杀。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至少有50万人遇难,其中主要是图西族人。当年11月,联合国卢旺达刑事法庭在阿鲁沙成立,审判对大屠杀负有责任的主要嫌疑犯。

位于梅鲁山脚下的阿鲁沙,气候凉爽,是坦桑尼亚著名的旅游城市,从这里向东可以前去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向西可以前往闻名遐迩的恩戈罗火山口。这里也是许多国际会议举办的地点,联合国卢旺达刑事法庭就设在位于市中心的阿鲁沙国际会议中心,而候审者则临时关押在郊外为该法庭所设的联合国拘留所。

联合国拘留所从1996年开始修建,是联合国建立并进行管理的第一个正式的拘留所。通常情况下,只有拘留人员的亲友、律师和国际红十字会人员经批准后才能进入拘留所。

在新闻界的一再要求下,法庭破例决定组织一次参观,但规定不许在拘留所内录音,更不得拍照或绘制地形图。8月12日记者应邀从600多公里之外的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来到阿鲁沙,成为首批进入联合国拘留所的记者,也有幸成为参观该拘留所的第一名中国记者。一同前来的还有法国、卢旺达、赞比亚等国的20多名同行。

首先参观的是门诊室和病房。门诊室有一张办公桌和一个药柜。屋内没有医生,医生听通知前来看病。病房有一张床,上面悬挂着一顶白色蚊帐,监禁人员生病后可以在这里“住院”3到4天。

跟着往里走,眼前出现两排各约100米长、3米高的灰色平房,显得阴沉肃穆。远处墙外耸立着几株树木,在蓝天下显得格外醒目。平房中间形成一个胡同,胡同深处几名警卫正朝这里张望,对陌生人的来访充满好奇。脚下的沙子也是灰色的,踩上去吱吱作响。陪同参观的一位法庭人员对我低声说,这是为了防止拘留人员逃跑,在这种软沙上想跑都跑不快,而且噪声大。不过至今虽有人曾绝食闹事,但没有人试图逃跑。想逃跑是困难的,屋檐上有一排排灯柱,一到晚上便照得亮如白昼。荷枪实弹的警卫轮流看守。

上午的时间监禁人员通常在房间里阅读书报、为自己写辩护材料。他们可以向拘留所的图书馆借书,并轮流使用公共电脑,有的还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事实上,他们每个人都非常忙,几乎全变成律师了。”

午饭时间是下午一点到两点。下午有至少1小时的放风时间,可以在院子里自由散步,但监禁人员不能相互交谈。下午6点晚饭开始,10点前熄灯睡觉。除此之外,他们每周可以到健身房锻炼3个小时,到公共课堂学习外语和钢琴知识3小时。根据安排,可分组到一个公共房间看新闻、电影、足球等节目。穆斯林或基督教徒允许在周末参加宗教仪式。

被监禁人员允许经常与律师见面,在警卫的监视下接待来访者。他们也可以通信,如有事同亲友联系,可以免费打5至10分钟的国际长途电话,但超过这一时限则需要自费。拘留所还免费提供肥皂、毛巾等生活必需品。

在50分钟的参观中,令人失望的是没有安排我们与被监禁人员见面。在遭到记者们的诘难后,联合国卢旺达刑事法庭的法律顾问弗麦泰却理直气壮地回答说:“这里不是动物园,应该遵守法庭避免暴露被拘禁者的规定。”

被联合国卢旺达刑事法庭审判的大屠杀嫌疑犯,面临的最高刑罚是终身监禁。他们的案子了结后,将从阿鲁沙移交到有关非洲国家的监狱里,但这些监狱应达到联合国规定的标准。许多非洲和欧洲国家已经向法庭提出愿意提供监狱,但法庭倾向于让犯人在非洲国家服刑,目的是让生活在充满流血冲突的大陆上的非洲人从卢旺达大屠杀中吸取教训。

环球杂志顾明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